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医圣小说网 www.ysxs.cc,霹雳先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四季发财,全凭吾手;一年生计,专靠人头。”

    哇操!人头?惊死郎喔!

    看官且莫惊,此乃一家理发店之门联也!

    哇操!够拉风,理发店居然设置门联。

    有门联便有横批,赫见横批是‘人人低头’,如果光凭此四字之字义,此店主人有够‘臭屁’。

    不过,看官们如果稍回想理发之景,便可明白被理发时,的确必须低头,否则,根本理不了后脑之发。

    虽然有此实情,这家理发店仍令人觉得太臭屁啦!

    看官们若知内情,必会觉得此店主人太谦虚啦!

    此店名为‘一四’,此乃店之收费标准,每人只须付四文钱,便可以好好的剪发,容光焕发一番。

    不过,老人及稚童可获对折优待。

    一四店主人姓赵,单名德,他是道道地地的开封人,可是,他与皇宫中的赵匡胤子孙完全沾不上边。

    同样是姓赵,皇宫中之那批人天天吃香喝辣,穿金戴玉,指高气扬,要什么有什么,可谓享足福气。

    他们的任何一餐便足以抵得上赵德之一年伙食。

    赵德剃一年的头尚抵不上那批人买一套绸缎罗裙哩!

    可是,赵德一直无怨无悔。

    他一直是笑嘻嘻的。

    他一直细心的为人剪发剃面。

    因为,他一直认为自己这条命是捡回来的。

    天未白,赵德便和其妻各提一个大茶壶放在店前之几上,此二壶由锡制成,每壶可装十斤水。

    壶上漆着‘奉茶’二字,壶旁各放着一个木碗,它们专供城民游客或来往的讨生活人员饮用。

    不久,他们已各挑三大蕃箕及手持锄头出来。

    赵德带上店门,二人便直接行向大相国寺。

    一四店位于大相国寺左侧,不久,他们已把工具放在殿前。

    他们一入殿,便合什一跪再叩头膜拜。

    大相国寺建于齐朝,代代香火鼎盛,颠峰时期曾有三千余名僧众,如今却只剩下近五百功名僧众。

    当今之住持正一大师艺出嵩山少林寺,他自三十年前奉派主持大相国寺之后,一直以行医济世弘扬佛法。

    正一大师不但替人治病,更替黄河治病。

    黄河是中华文化之源,却因为朝廷疏于整治,导致河砂淤积,黄河多次改道,经常造成水灾。

    正一大师自三年前使每天率僧众锄河泥筑堤,赵德夫妇自第一天便响应此工作以及持续至今。

    黄河夏秋多水,且水色浊黄,他们天天入河汲砂上岸筑堤。

    春冬之际,河道干涸,他们更劲于锄泥筑堤。

    不久,正一大师已率众出来。

    赵德夫妇行过礼,便挑起工具跟去。

    他们一到河边,便瞧见近千人已在锄土筑堤。

    众僧不由合什宣句佛号。

    然后,他们入河忙碌着。

    赵德夫妇入河向众人一招呼,也开始忙碌着。

    他们皆是积善之人,人人含笑工作着。

    现场只有赵德之妻是位女流之辈,不过,她的工作速度以及力气,完全不逊于在场之任何一人。

    她姓颜,单名春,她虽然是位关外女子,而且身材高佻,她却有一张白晰又秀丽的端庄脸蛋。

    她更有一对巧手,她除了精于裁缝刺绣之外,她更擅长‘挽面’手法,她的收入一直数倍于老公。

    所谓挽面乃是女子美容手法之一,她只凭棉线以及滑粉,便可使每位女子的脸蛋光滑细嫩。

    不少富户女子皆邀她入府挽面哩!

    所以,她的收入数倍于老公。

    午前时分,三十僧送来素面,正一大师便如昔般招呼众人用膳,众人皆欣然趁机歇会儿膳后,赵德夫妇便跟着一批人挑着工具离去。

    赵德夫妇一返房,便启门入内。

    他们迅速的洗净工其,便沐浴更衣。

    浴后,赵德便开启店门及擦拭着桌椅。

    他准备替人剃头啦!

    不久,一名青年在店前停车道:“德哥,赏口茶。”

    “请!跑几趟啦?”

    “三趟啦!今日生意不错!”

    说着,他已上前取碗盛水而饮。

    不久,他申过谢,便上车驰去。

    赵德便上前掀起二个壶盖。

    他一瞥之下,便又入内提茶出来填入壶中。

    不久,他呼口气的坐在店内喝茶,倏见一名青衫中年人行近店门,便止步望着门联以及横批,他的脸上立即浮现出一丝会心的笑纹。

    赵德已对此景司空见惯,因为,他自从四年前悬上这对门联之后,便经常瞧见这种情景,大多数之人是看过就走。

    有些人则入内逛逛。

    有些人则入内剪发一番。

    所以,赵德如昔含笑起身行去。

    立见青衫中年人含笑道:“汝是店主?”

    “正是!在下赵德。”

    青衣中年人含笑道:“行如其名,贤伉俪天天浚河乎?”

    “是的!大爷方才去过河边吗?”

    “不错!吾已瞧汝等三日,这才是真善。”

    “不敢当!此乃自保矣!”

    “汝等已浚河多久?”

    “三年余!”

    “愚公移山矣!

    赵德含笑道:“是的!大爷歇歇腿。”

    青衣中年人便含笑入内。

    不久,他停在壁前望着壁上之纸道:“汝之门联出自此纸乎?”

    “是的!”

    青衣中年人边瞧纸上之字边道:“意朗字迈,行家也!”

    赵德点头道:“大爷行家也!”

    “对方是何身份?为何未落款?”

    赵德道:“在下不知对方是何身份?不过,白知府在对方题字之翌日便派人在门上悬妥门联及横批。”

    “唔!对方敢情大有来头?”

    “可能吧!白大人不肯说在下也不敢问。”

    “当时是何情景?”

    赵德向外一瞥,便低声道:“白大人虽然没有禁止在下谈谕此事,在下一直自律,请大爷获悉后勿轻易传述。”

    “行!”

    说着,青衣中年人已自行入座。

    赵德立即斟杯清水道:“抱歉!在下未备茗。”

    青衣中年人含笑道:“无妨!坐!”

    赵德一入座,便道:“四年前之四月一日下午,一名锦衣中年人出现,他的年纪约比大爷长十岁,身材亦稍高些。

    “当时,在下正在替一童剃头,内人亦在内替一妇挽面,在下乍见对方率大批人而来,不由暗怔!”

    说着,他不由浮出笑容。

    不久,赵德又道:“锦衣中年人一直站在门前瞧在下剃发,白大人及另外三十几人一直站在他的身后。

    在下越想越不对,便过去招呼,对方却含笑吩咐在下继续忙,他便跟入内坐在此椅瞧着在下。”

    说着,赵德已指向左侧之空椅。

    不久,赵德又道:“在下一剃妥头,那人便问在下姓名及工作情形,在下亦一一回答,那人甚为满意。

    不久,那人问在下脸上之疤,在下答以杀辽匪所留之光荣标记,在下更撩衫现出身上之疤。”

    说着,他已起身撩衫。

    立见他的胸腹间有八个疤痕。

    青衣中年人问道:“汝挨了九枪?”

    “不错!”

    “脸上这一枪挺险哩!”

    “是的!在下当时猛追匪头,险些划瞎右眼。”

    说着,他放形抚着颊上之长疤。

    他的那张脸不由洋溢笑容。

    青衣中年人问道:“汝出关杀辽匪啦?”

    “不错!七年前,官府按户抽丁出关杀辽匪,在下乃是遗腹子,原可不必参加,却被族人设计参加。”

    “唔!有人勾结官方抽汝?”

    “是的!他们认为留在此地比较安全,那知却被河水冲走,可惜,先母亦因逃避不及而尸骨无存。”

    说着,他不由双眼一红。

    青衣中年人道:“据说辽匪人强马壮,官军如何灭匪?”

    赵德摇头道:“那是尸骨血水堆起之功劳呀!十万名官军以及十二万名壮丁只有二十余人生还呀!”

    “够惨烈!灭多少辽匪?”

    “八万余人!”

    “汝杀匪头?”

    赵德点头道:“是的!当时,他一枪刺入在下之腹,在下一刀砍断他的颈,他一死,在下也昏趴在尸上。”

    “当时一定挺惊险。”

    “是的!由于朝廷限期灭匪,元帅亲率在下等三万人组成敢死队拚杀二夜一日,始能杀匪。”

    “元帅一定立了大功?”

    “是的!元帅现在在皇宫内做大官,他来看过在下十次。”

    青衣中年人点头道:“近二十万人只存二千人,够惨烈。”

    “是的!在下当时被刺伤六处,完全凭着一口气猛拼,在下至少砍死五百名辽匪。”说着,他不由哈哈一笑。

    青衣中年人问道:“汝一定领不少赏?”

    赵德抬起右手指道:“元帅把匪头手上之金戒送给在下,另送在下三百两白银及派人送在下返乡。”

    青衣中年人一瞥金戒,便含笑道:“汝够光荣!”

    “是呀!”

    青衣中年人问道:“汝把这一切告诉那位朝廷贵人啦?”

    “是的!他说朝廷亏待在下,白大人在三天之内,便把在下家族的所有产业全部过到在下的名下。”

    青衣中年人点头道:“汝之族人皆已死?”

    “是的!”

    “除此之外,尚有何赏?”

    “另赏一些黄金。”

    “很好!汝何必如此辛苦呢?”

    赵德道:“此乃先父遗下之手艺,何况,有很多人须靠在下夫妇之协助,在下也喜欢多和大家聚聚叙叙。”

    “难得!汝妻似非在地之人?”

    “是的!她来自辽北,在下之伤全靠她治愈。”

    “唔!她谙医术?”

    “是的!她们颜家代代行医,却只有她没被辽匪残杀,所以,她一直在军营中自愿诊治伤者。”

    青衣中年人道:“汝人皆非凡人也!”

    “不敢当!尽已之力而已!”

    “汝二人似未有子女?”

    “是的!万般皆是命,强求不得也!”

    “汝之谈吐不凡,此工作太委屈汝矣!”

    “不敢当!在下自幼便入垫,先母督课甚严,先母欲在下改行,那知,在下仍然如此的不挣气。”

    “客气矣!行有余力则积善,上天必赐麟儿。”

    “谢谢大爷金口。”

    “尊夫人既谙医,该知未有后嗣之因吧!”

    “是的!内人昔年采蔘时遇上雪崩,她虽捡回一条命,却震伤腰脊,导致她迄今仍然无法怀喜。”

    青衣中年人点头道:“找不到整椎大夫乎?”

    “是的!考倒开封群医矣!”

    “吾或可一试!”

    赵德喜道:“谢谢大爷!”

    “先别谢,吾有一条件?”

    “请大爷吩咐!”

    “汝日后若有子,须择一子跟吾习武。”

    “习武?”

    “不错!值此乱世,宜习武自卫。”

    “这在下须先与内人会商一番。”

    “吾自认所学不俗,却不愿传授不肖之徒,吾见汝二人忠厚积善,特欲利汝利吾,汝休多心。”

    “大爷误会矣!在下一直尊重内人。”

    青衣人含笑道:“听某嘴,大富贵(惧内必富)也!”

    赵德脸红道:“内人救回在下一条命,更以身相许以及助在下迄今,在下对内人可谓既敬又爱矣!”

    “很好!吾瞧瞧她吧!”

    “好!请大爷稍候!”

    赵德立即入内。

    青衣中年人便含笑望着壁上那幅题字。

    不久,赵德率妻入内,颜春便裣衽行礼。

    青衣中年人含笑道:“汝谙武?”

    颜春点头道:“是的!大爷法眼鉴毫!”

    青衣中年人含笑道:“汝听过青衫客祝青否?”

    “恕小女子久居关外,孤陋寡闻!”

    青衫客含笑道:“无妨!吾助汝有喜,汝子日后习吾技,如何?”说着,他的双眼一瞬也不瞬的望向她。

    颜春便先注视着他。

    俗语说:‘眼为心之神’,她迅即感受到他的诚意。

    于是,他问道:“此举无益于大爷吧?”

    青衫客含笑道:“吾必须践履昔年誓言!”

    一顿,他便又道:“吾昔年为复仇曾上终南山求艺,并且发誓把绝技传授忠良之后代,吾因此选择汝二人。”

    颜春点头道:“恭敬不如从命!”

    “很好!吾先治汝疾吧!”

    “请!”

    于是,三人进入一间房中。

    颜春一脱靴,便上榻趴卧着。

    青衫客朝她的右腕脉一搭指,左手已沿她的背脊向下轻按,不久,他已停在她的脊尾道:“此地吧?”

    “正是!”“若非汝之功力尚厚,早已瘫痪矣!”

    于是,他吩咐她坐上榻沿。

    他便首先拉扯她的双手。

    他接着拉旋她的双脚。

    然后,他把她按躺在榻上,便把她的双脚按成屈盘,接着,他猛力按膝,立见她忍不住啊叫出声。

    冷汗迅即流出她的额头。

    她的脸色亦疼得泛白。

    赵德不由一阵心疼及不忍。

    青衫客却含笑道:“趴!”

    颜春立即又趴在榻上。

    青衫客按上她的伤处,便连连按道:“如何?”

    “高明!酸疼全逝矣!”

    “哈哈!汝只须连服六帖药,必有喜讯。”

    “谢谢大爷!”

    青衫客便含笑离房。

    赵德低声道:“春妹,你真的复原啦?”

    颜春含笑道:“是的!他真高明!”

    “太好啦!”

    二人便含笑离房。

    二人一入厅,立见青衫客已缮妥药方道:“自今夜即开始服用,明日起暂停粗重工作一个月。”

    赵德夫妇奉如圣旨的点头申谢着。

    青衫客道:“吾将返终南山炼丹两年,祝二位早日添丁。”

    “谢谢!”

    “汝去抓药吧!”

    说着,青衫客已把药方交给颜春。

    颜春稍瞥过药材,便入内取银票。

    不久,她已含笑离去。

    青衫客问道:“汝行房时,能撑多久?”

    赵德脸红道:“盏茶时间!”

    “尊夫人每次皆欢愉否?”

    “是的!”

    “很好!欲添丁,须使尊夫人舒畅淋漓。”

    他便低声指点着。

    赵德听得脸儿火红。

    他为之口干舌燥!

    他只知连连点头着。

    良久之后,青衫客道:“此次所炼之丹,可供汝子强身习武,汝勿对外道出此事,以免引人嫉妒。”

    “是!大爷炼丹,必然需要不少钱,且容在下稍献心意。”

    “免!吾另有积蓄!”

    “在下过意不去呀!”

    青衫客笑道:“人与人相处,贵在投缘,勿太计较!”

    “谢谢!内人昔年采得一批老蔘,一直以酒浸于缸中,如果用得上的话,请大爷直接取走吧!”

    青衫客点头道:“关外之蔘多是上品,吾瞧瞧!”

    “请!”

    赵德便陪他进入另一房中。

    不久,他一启柜门,果见柜中只有一缸,立见他取来菜刀便挖开缸盖以及缸身间之泥封他一掀盖,蔘香立浓。

    青衫客朝缸中一瞧。不由双目发亮。

    只见缸中以白干高梁酒泡着不少株蔘,居中之蔘不但须发皆多,而且有眼、鼻以及口哩!

    青衫客便轻轻的夹出该蔘注视着。

    不久,他吸口气道:“它该是蔘王!”

    “是的!内人昔年为了采它而负伤。”

    青衫客放回蔘王道:“吾就在此炼丹吧?”

    “太好啦!”

    他覆妥盖,便取水前来润土封妥裂处。

    青衫客含笑道:“蔘王乃是旷古奇蔘,凡人罕能遇见,更别提要获得蔘王,足见汝二人大有福气。”

    “谢谢!内人一直提醒在下勿轻泄此蔘。”

    “的确!它甚易引祸!”

    不久,二人便重返厅中。

    赵德道:“在下雇人经营一家药铺,铺中之药材甚齐全,大爷不妨直接在铺中取药材炼制丹丸。”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