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医圣小说网 www.ysxs.cc,芸庐纪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师部来了急电,限这个少壮上校军官五天内率领那两连伤愈兵士,向常德集中,并接收常澧师管区四营壮丁,作为本团补充。

    过不多久,家中人都知道了。对这件事话说得很少,年纪极轻的新妇,一个教会中学毕业生,身材小小的,脸白白的,穿着素朴,待客人去尽后,方走过大房来,站在门边轻声说“听说来了电报,你又要去了。你不是说可以休养三个月,现在腿还不好,走路时木木的?等脚好一点走,方便得多。”

    “他们要人,大家都正在拚命,我这样住下来算什么生活!”

    “那什么时候动身?坐船去,坐汽车去?”

    “你理理我那衣箱去。我只要那黑色衣箱,衣服不必多带。”

    “明天就要走吗?我娘还在路上。”新妇眼睛已湿,勉强抑止着感情“医生说你还不宜上火线!”

    “医生刚走!我全好了,不会出毛玻等等我同你说。”

    新妇眼泪莹莹的无话可说,就走向自己的房里去了。

    长兄嫂亦不说什么,只默默的为清理要带走的应用东西。

    到末了,两夫妇从楼梯后一个小房中搬出了两个箱子来,抬到小兄弟大房中去。把箱盖掀开,一打盒子炮,一箱子弹,算是给这个重上前线军人的礼物。哥哥笑着说“你到这地方,不想人家知道你是谁,怕招遥你到常德去接收壮丁,身边总得有点东东西西!你得把几位小将叫来,武装起来,才象个样子!”嫂嫂也微笑着“你大哥以为你要的是这些东西,所以路菜也不预备。好笑。”

    军官也无可奈何的笑着,虽口上说着“大哥,还是把你这些老式宝贝收起来,将来带游击队用吧。”还依然跑到木箱边来检查这些轻便武器。

    第二天,七个随身的年青弁兵都穿了庞大棉背心,从收容所来见团长。有五个兵士是手足负过伤的。平时这军官以这些弁兵是为国家服务的,不是私人仆役,且刚从前线负伤归来休养,从不到家中来服务。现在听说不久又要出发了,因此来请示。七个人一排站定在院子中,听候训话。七个人都是小身个子,面目朴实而单纯。军官在换好了军服,要往收容所去接洽开拔各事,见几个同患难的小伙子,都因负伤瘦了许多,心中实在很感动。

    “你们都好了吗?”

    几个兵士齐声说“报告团长,都好了。”

    其中一个又怯怯的说“团长,你也好了吗?”军官抿了抿嘴唇,点点头,不作声。

    大家沉默了一会儿。军官又指定一个羞怯怯的乡下人样子兵士说“赵连璧,你膀子全好了吗?不能去就莫忙去。我们先到常德集中,一个月后再来还赶得及。”又向另外几个样子较活泼的兵士说“你们三个月的饷不是都领到了吗?怎么还是这副叫化子神气。一定都早已花光了输光了。你们七个人写个报告来,一人向军需处多支十块钱。就要走路,身体刚好,不能胡闹,知不知道?”

    几个小子都要笑却不敢笑,低声答应“是”

    其时厨子正提菜篮回家,军官吩咐那厨子“唉唉,我告你,宋均,多煮些饭,煮一块腊肉,打两斤酒,要他们在这里吃饭。”回头又向几个兵士说“上楼去把那些枪搬下来,看看有几支能用。大先生怕你们用二十发的还不大习惯,送了一打老式盒子,要我们带到江西去参加反攻。”说到末了,不由得不笑将起来“一颗子弹都不许掉落,将来还要带回来还大先生,带学生一道作游击队还有用!”

    四

    医生得到了消息,赶来看这个军官。好象对于这次开拔,有点突如其来,对许多问题,难于了解。

    “人家请求休假不得休假,你为什么那么忙到前线去?”

    军官仿佛很快乐的微笑说“闲不惯,你知道,享受这种清福,也是看人来的。我哪有这耐心?前面正要人,我料得到!”

    “那么,为什么不派你接收家乡壮丁,倒接收沿湖各县的壮丁,这是什么意思?”

    军官依然微笑着“上头意思谁知道,同样是新兵,也差不多。就送我一团西藏人,只要有三个月时间训练,加上我那两连的弟兄,开上前去保你同样打得很好。这也有个秘密,用白面粉代替白药,你们不是在好些情形下,能够用这样药代替那样药?”

    “小干部军官呢?”

    “更方便。老同伙多着,听说我要去,都很高兴同我去。

    不要看我们这种破烂部队,到前面去,有两手!第一点就是谁都不怕。任你多少飞机多少大炮,总之不怕。这就够消耗了。“

    “可是到前面去也够受!”

    “一个军人有什么可怕的?为国家,什么苦难都得忍受!”

    “你要回到前方去,这里一定有学生要跟你去。他们都很热心,很敬仰你。”

    军官笑了。“前面去不是玩的。他们说是那么说,恐怕去不了。你知道,热心和敬仰,都未必能胜过事实。他们正在中学里读书,太年轻了,事实上这些小朋友还是他家中的人,不能自主也并不十分要求自主。他们说要求自主。他们说要在本县做游击队,这是将来的事情,时候还早咧。现在战事正在争夺南昌,我去年驻扎过那地方大半年,一切地形都很熟习。这时节我要去很有用处。情形不好,我就留下来在他们后方工作,抽底子,一定打得很精彩。”

    “学生肯跟你去学游击战,正是好机会!”

    军官依然微笑着,意思象是说“机会倒很多。”但他却为年青人辩护“还是让他们留在本地服务好。前方要人后方也要人。这战事正在扩大延长,一时不会结束的。本地可做的事极多,他们肯热心去做,比到前面去工作,说不定还有意义些,也还有用些。”

    “你是不是对这些人有点失望吧?”因为医生从军官的微笑里,语气里,发现了一丝轻蔑。

    军官连忙肯定的说“并不失望。正相反,我觉得他们很有希望。中国征兵制度一时难实现,学校军训又太不认真,读书人大多数还只是读书人,在这种情形下,自然不能把每个年青人在后方三五个星期中都变成一个真正好战士。好在中国地方大,人口多,问题复杂,凡事都要人努力。火线上拚命要人,社会服务也要人,便是学校读书,集会示威,推动后方,无事不要人。大家能够在同一目的下,各尽其职,就很好了。”

    说到末了,他依然只有微笑。想起医生过去说的“年青人跟他明白了许多事情”不免有点感慨系之。正因为接近了他们,他跟年青人明白许多事情。战事一时当然难结束,下级军官补充十分需人,一部分人以为学生军训已有了好几年,国家还保留学生不曾用,应当从学生想办法。并且在前方和陷落过区域的大后方,青年学生种种的活动,证明了这部分能力正可用。可是战争虽改变一切,终不能把内地还未经过炮火教育的年青人完全改造过来!到现在,在炮火所及的区域,年青人已明白战争不完全是粗人的工作,人人都有一份了,这就值得乐观。至于象这种地方,另外一部分学生,也会慢慢的从事实获得教训,由虚浮变成结实。这自然需要些时间,勉强不来,可有的是机会!“

    医生说“这几年我们社会‘宣传’两个字太有势力,因此许多人做的事都不大落实,年青小朋友也不能例外。看看小册子,就自以为是文化人。我觉得有点可怕。”

    “这也无妨碍。他们对国事很热心,就够了。对战事还近于无知,这需要时间!”

    医生问他什么时候离开。他说“正等候师部回电。这里有两连本师伤愈弟兄,预备跟我一同走。总部意思把这两连人由我率领,开到长沙去,编作荣誉大队,作个模范。到时说不定还有各界团体给我献旗!我想算了吧。这么办就要团附带去好了。这战争去结束日子还长,我们并不是为一种空洞名分去打仗的。国家不预备抗战,作军人的忍受羞辱,不作声。国家预备打了,作军人的,唯一可作的事,就是好好打下去,忍受牺牲,还是不用作声。放在我们面前的是事实,不是荣誉!”

    医生不知说什么好,轻轻的叹了一口气。因为他明白许多年青人并不明白的问题。

    军官的哥哥,那个矮小瘦弱的小老头,带了个小小纸包,由外面回来,孩子似的兴奋,一面解除纸包一面笑着说“这地方,亏我找了好久,才得到这点东西!”医生看看,原来是一盒彩色粉笔。

    医生说“大先生,他们不来团长这里上课了,白忙坏了你!”

    “忙什么?他们现在事情多,不久又要办慰劳会,送过路xx军了。过些日子一定会来的。我花园里靶子也预备好了,还要借我枪打靶的。我说枪借你们无妨,子弹得自己想办法,我的子弹是要留给打小鬼的。”

    医生向军官说“大先生真热心,一天忙到晚,不知忙些什么!”

    大先生却解嘲似的说“天生好事,我自己也不知忙些什么!”

    军官把话引到另一回事上去。“好天气!”他想起上次由火线上退回来时,同本团两百受伤同志,躺在向南昌开行的火车上,淋了两整天雨,吃喝都得不到。车到达一个小站上,警报来了,亏得站上服务人员和些铁路工人,七手八脚,把车上人拖拖抬抬到路旁田地里。一会儿,一列车和车站全炸光了。可是到了第二天,路轨修好,又可照常通车了,伤兵列车开行时,那学生出身的车站长,挺着瘦长的身子,在细雨里摇旗子,好象一切照常。那种冷静尽职的神态,俨然在向敌人说“要炸你尽管炸,中国人还是不怕。中国有希望的,要翻身的!”想起这件事情时,军官皱了皱眉头,如同想挪去那点痛苦印象。

    军官象是自言自语,答复自己那种问题“看大处好,看大处,中国有前途的!”

    大先生把粉笔收了,却扛了一个作靶子用的木板来,请军官过目,看中不中用。

    说起的问题很多,这个医生好象为军官有点抱不平,表示愤懑。可是这年青军人,却站在一个完全军人立场上,把这件事解释得很好。总象很乐观,对一切都十分乐观。且以为个人事情未免太小了,不足计较,军人第一件事是服从,明知有些困难,却必需下决心准备去努力克服这些困难。说话时他永远微笑着,总仿佛对战争极有把握,有信心,不失望,不丧气。

    几个青年学生,为当地民众防空问题,跑来请教,才知道这个军官五天内就得回到前方去的消息。几人回学校时,就召集代表开会,商量如何举行欢送大会,献旗,在当地报纸上写文章出特刊,商量定后即分别进行。

    师部第二次来电,对开拔时日却改五日为三日,算来第二天就得出发。团副官当天就雇妥了大小七只空油船,决定次日下午三点集合开头,将船直放常德。

    第二天下午两点钟左右,军官已离开了家中人,上了那只大船。另外几只小船,和大船稍远,一字式排在河码头边。

    一些军用品都堆放河滩上,还在陆续搬上船。军佐们各因职务不同,迟早不一也陆续上了船。这些年青军人多自己扛着简单行李,扛着一件竹篾制成的筐笼,或是一个煤油桶制成的箱子。更简陋一点的,就仅仅一个小包袱。有个司书模样的青年,出城时,被熟人见及,问道“怎么,同志,又要去了吗?”这年青小子就笑笑的说“又要去!把小鬼打出山海关去,送他进鬼门关。”这些人若是老军务,到得河边,一看船上小小旗帜,就知道自己的船是第几号。若是初来部队的,必显得有点彷徨,不知自己应上哪只船。

    因为公家用品不少,船上似乎很乱了一阵。渐渐的,先前堆积在码头上舱板上的杂物,枪枝,子弹,手榴弹,和被盖行李,火食箱与药品箱,酸菜坛子和成束烟草,可入舱的都已经下了舱。那两连伤愈兵士,都穿了崭新棉袄,早已排队到了河边,在河滩上等待,准备上船。看看一切归一了,也分别上了船,一切似乎都妥当了,只等待团长命令,就可开头。

    那军官站在自己乘坐那只大船船头上,穿了一身黄呢军服,一件黄呢外衣。两只手插在口袋里,来回走动。间或又同另一只船上或河滩边一个军官,作很简短谈话。一个陌生军佐,在河滩边茫然不知所措时,他打破了自己沉默,向那个部属发问“同志,你是第几连的?是师部留守处的?”到那军佐把地位说出时,就指点那人应上某一只船。并回敬岸上人一个军礼,随即依然沉默下来,好象在计划一些问题,又好象只是漠然的等待。一个军人对于当前战争的观念,必然在荣誉、勇敢、胜利等等名词下,产生一种刺激,重上战场,且不可免为家中亲友幼弱感到一点依恋之情。这个军人却俨然超越这些名词和事实,注意到另外一些东西,一些现象。虽显明为过去、当前以及那个不可知的未来,心中感到点痛苦,有些不安,然而却极力抑制住这种痛苦不安。

    对河汽车已到了站,只见许多逃亡者带着行李正在渡河,河边人多忙乱着。

    一会儿,医生带了一箱药品,忙匆匆的跑来了。两人站在船头谈了一阵,医生有事就下了船,到河滩上一面走一面回头挥动他那顶破呢帽子,一不小心便摔了一跤,爬起身笑着,揉揉膝部,大声嚷着“团长,到地写信来,写信来!”高大身影就消失在临河吊脚楼撑柱间不见了。

    其时两个青年学生代表,正从县党部开完会,在河滩边散步,商量后天欢送大会的节目。年青人眼睛尖,看准了船头上站定的那一个军官,正是住在山上黄房子里的那人,赶忙跑过船边去,很兴奋的叫着:“团长,团长,我们今天正开会,商量欢送你和负伤将士重上前线,议决好些办法!这会定后天举行,在大东门外体育场举行!”

    军官见是两个学生“不敢当,不敢当!我们就要开船了。”

    他看了看表“省里来电命令我们今天走,再有三十分钟就开船了。请你费神替我向大家道谢,说我来不及辞行。难为了你们,对不起!”

    “怎么,你今天就要走吗?”

    “就是现在。请转告同学,大家好好的努力。到了地,我会写信来告诉你们的。”

    两个学生给愣住了,不知离开好还是赶回校里去报告同学好。两人在河边商量了一阵,还是走了。一人预备回学校去报告,另一人本拟去党部报告,到了大街,看看时间已来不及了,走回头走到城门边杂货铺里买了两封千子头小鞭炮,带到河边,眼见大船已拔了锚,船上人抽了篙桨在手,要开船了。军官站在尾梢上,用望远镜向城中瞭望,城中山上那黄房子,如一片蒸糕,入目分明。其余几只小船都在移动跳板。几个后出城的小军官,在吊脚楼边大声嚷着“等一等,等一等,慢点走!”气喘喘跑到了河边,攀援上了船。学生十分着急,想找个火种燃点鞭炮,却找不着。

    “团长,团长。他们要来送你的!慢一点,慢一点!”

    大船业已离岸转头了,尾梢上那面国旗在冷风中飘动不已。军官放下望远镜时方看到岸上那一个,便说“好兄弟,好兄弟,不敢当!你回去吧,不敢当!”忽然几只船上士兵唱起歌来了,说话声音便听不分明了。*

    学生感动而兴奋,把两手拿着鞭炮,高高举起,一人在那空旷河滩上,一面跑一面尖声喊“中国万岁,武装同志万岁!”

    忽然发现前面一点修船处有一堆火,忙奔跑过去把鞭炮点燃,再沿河追去。鞭炮毕毕剥剥响了一阵。又零落响了几声,便完事了。船上兵士们也齐声呐喊了几声。

    橹歌起了,几只船浮在平潭水面,都转了头,在橹歌吆喝中乘流而下,向下水税关边去了。年青学生独自在河滩上,看看四周,一切似乎很安静。竖立在河边大码头的大幅抗战宣传画,正有三个船夫,在画下一面吸旱烟,一面欣赏画意。

    吊脚楼边有只花狗,追逐一只白母鸡。狗身后又有个包布套头的妇人,手持竹篙想打狗。河边几个担水的,还是照样把裤管卷得高高的,沉默的挑水进城那学生心里想“这不成!这不成!”一种悲壮和静穆情绪揉合在心中,眼中已充满了热泪,忘了用手去拭它。

    河面慢慢的升起了湿雾,逐渐凝结,且逐渐向上升,越来越浓重,黄昏来时,这小山城同往日一样,一切房屋,一切声音,都包裹在夜雾里了。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