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医圣小说网 www.ysxs.cc,长安十日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太子东宫虽称作东三宫,但其实不止三座宫殿,所谓的三宫也是以规格论。

    博物、正阳、谦抑。

    这三宫虽取名自墨、道、儒,其实却也没多大关联,博物宫没有奇门机巧,正阳宫也没有青词宰相,谦抑宫倒确实是太子读书的地方,只可惜学的也不只是儒,反倒是兵与法居多。时若闻远远瞧见那座古朴的宫殿,隐约间听到有朗朗读书声,好奇道:“太子殿下不在长安,为何这谦抑宫还有读书声?”

    燕北知的回答简略的很,“因为大儒秦问。”

    这话比当初破案都费脑子,为何秦问来,谦抑宫便要有读书声?这读书人的事,时若闻还真不懂,只是燕北知脸上已经隐约有青气,看样子若是再多问几句,这位燕统领就要气急败坏了。

    时若闻脚步悄然放缓,观察着东宫的底细。昨日韩重阳在身侧,他一言一行都要小心万分,今日燕北知连看都懒得看他一眼,他自然要趁这个机会好好熟悉熟悉。

    紫禁城并非沿着紫宸殿前后那条大道左右严谨对称,从城楼上往下看,布局倒是有几分随意。东三宫中一应建筑都是向阳而开,砖瓦明亮,其间三座宫殿都没什么宏伟壮阔的格局,而是各有特色,大概是不能抢了紫宸殿的面子。

    博物宫取自博物明智的意思,说是宫殿,其实是座宝库,在这长安城里,也就内务府能在藏宝上和它比一比。太祖取这个名字大概是博观约取的道理,据说本来是要文武百官都能来瞧一瞧这些个珍稀宝贝,可惜到了太宗时礼部上书杜绝了此事,毕竟储君尊崇,若是大小官员都进的了东宫,那圣上威严摆在何处?

    其实这只是太宗改制的一桩不算大的变动,史官们在评议太宗皇帝时,总是避不开他施政时的种种有悖太祖意愿的手段,只是太宗时政务清明,国力繁荣,对外征战也屡战屡胜,也说不得是低劣的昏君,只能说是两代帝王的两种心思。

    而博物宫也是东宫最大的一座宫殿,每隔一段时间,宫中内侍都会把博物宫中需要晾晒的旧书古籍拿出来,在博物宫前陈列开来,垫着珍贵绸缎,以墨玉镇纸压好。后来国子监一众嗜书如命的儒生们连着上了七八十本奏折,要接手这门活计,理由也是千奇百怪,有说“宦官有辱先贤”的,有说“文运所在,不得不行”的,更有个祭酒当而皇之说:“皇上不给这个机会,就是瞧不起国子监”的这种泼皮无赖式的说法。

    后来也没应允了国子监,只是允许他们每年的几个时候来一趟,翻一翻这些旧书,诸如几个儒家先贤的诞辰之类,国子监后来的惯例,是每一年最杰出的几个学生,才能得以有幸来此,看一看那些读书人该看的书。

    当然,博物宫中也不止百家典籍,还有朝廷这么多年积攒的种种器物,广为人知的诸如当初奇门科圣所研制的青铜浑天仪,铸匠大宗蓝白坊第一柄神兵“青玉案”,礼部心心念念的国之重宝禹鼎,据说是李耳手写的《道德经》竹简等等,无一不是重宝。

    而据碧落楼的情报,江湖两百年来的诸多秘闻指向的最后消失方向,也大多在这座古朴宫殿中:七情谷遗失于七十年前的一卷秘闻;百多年前道家占卜所用的一套珍稀玄龟甲和据传推演千年的一册画卷;纵横家武夫苦寻而不得的开宗之书《事功》;原在般若禅寺所藏的三卷《摩柯书》……至于为何消失在江湖上又出现在博物宫,那就要问问宫中那座内务府了。

    夏日暑气渐长,宫中总有忙碌身影来来去去,工部和礼部的官员指挥着内侍将紫禁城装点成贺寿该有的样子。紫宸殿的殿前广场遵循旧制不可添加任何装饰,只铺了一条从殿门绵延至前两根望柱下的地毯。

    第一根望柱上是本朝首任礼部尚书言羽。

    离了紫宸殿,去往东宫,就清净许多了。

    时若闻走过博物宫前,瞥见殿门大开,穿堂风带来其中有些腐朽的味道,他看到了博物宫摆放在门口的那两尊仙人承露像,不免有些啧舌。那两尊塑圣杨纹所刻的石像,据说遗留有他毕生武学精髓,可惜雨打风吹去,仙人衣炔不再如风。

    时若闻随口问道:“燕统领,这博物宫殿门大开,你可有进去过?”

    燕北知嗯了一声,出神地望着大殿深处挂在墙壁上的一柄钝剑。

    燕北知的眼神有些难以言说的色彩,时若闻认得那柄名为玉珂的剑,昔年方少君持之纵横天下,他心思微动,笑着道:“方侍郎的剑,本不该挂在这里蒙尘。”

    燕北知幽幽地叹一口气,说道:“方大侠逝世那年,突厥还没被赶出燕云。”

    两人不约而同叹一口气,燕北知不再多说什么,径直向下一座正阳宫走去。

    正阳宫的名字,一说来源与“漱正阳而含朝霞”一句,原因是昔年有道家修士曾以此言卜算太祖命格,一说取自《云笈七签》这部道家典籍,

    不过这都是后人臆想了,太祖怎么想的从来没有人猜得到。

    不过既然总归和道家扯得上关系,那自然也少不了些相关的意味。正阳宫门前台阶上,便刻有武当山的七式剑法图录,自然不是什么高深武学,也没有内功心法,但那也是武当山紫霄宫初立时的第一套剑法。道家本隐逸与山野,但本朝律法森严,生生将道家祖庭龙虎山的道统分了三处,一者自留,一者归于钦天监,一者强加于武当山上那群本意出世的道士。从此天下的修道之人行走江湖,都要有三家授箓。

    道家有福地洞天,这处也有青囊先生取来的七十二福地各一捧龙砂,置放在殿后的鼎中,旁人无从得见。如此形式自然不是尊道,而是无奈太祖晚年对黄老学说颇为好奇,不过除了那一尊鼎,正阳宫中再无多余道家事物。这座被誉为第“七十三福地”的宫殿,在紫禁城内其实是太子禁卫的操练场所,是一等一的名不副实。

    时若闻走到此处,果不其然,见着了太子禁卫的那位统领,秦望。

    秦望站在正阳宫门前,笑着道:“在下恭候二位多时了。”

    他今日的依旧是那副轻甲,佩一长一短双刀,却也没有什么英武气质,只是寻常。

    时若闻笑着点点头,燕北知也笑着道:“秦兄,今日你在此,是等秦先生吗?”

    时若闻闻言一愣,这统领秦望与大儒秦问怎会扯上关系?二人同姓秦,总不可能是父子吧。

    也的确不是父子,秦望走近二人,拱手作礼,向燕北知说道:“的确是等秦先生,我已多年未曾见过他,今天好不容易他进宫一次,不能错过。”

    看见时若闻的疑惑神色,秦望笑着解释道:“我与秦先生是远亲,很远的那种,但幼时承蒙他教诲,多年来牢记于心,今天厚着脸皮认个亲,也算了结一桩心事。”

    时若闻了然,笑着点点头,余光瞥见正阳宫中空无一人,好奇道:“昨日来此时,太子禁卫尚在操练军阵,怎么今日只有你一个?”

    秦望语气温和,“过几天万寿节,皇上下旨,紫禁城的城防力度不够,让我们补上,所以今日都在各处熟悉,我偷个懒,在这儿等秦先生。对了燕兄,他们做的如何?可还合你心意?”

    这话一出,燕北知露出尴尬神色,嗯了半天,吐出三个字:“挺好的。”

    这位燕大人还真不懂骗人,这幅样子,时若闻都看得出来太子禁军做的不如人意了。秦望苦笑一声,略带歉意道:“太子禁军初设不久,有些章程还请燕大人多多教导。”说罢,俯身长揖。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