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医圣小说网 www.ysxs.cc,临邛卓家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个人力的困难,非老卓所独具,以后到临邛的山东程家,同样地亦感到人力缺乏。那末他们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呢?

    程家是向西发展,利用了西康一带的蛮夷,即所谓“椎髻之民”卓家是向南发展,招致了本地的土著,以及云南的苗子、倮亻罗,即所谓“运筹策、倾滇蜀之民。”

    老卓的“筹策”是什么?史书上并无记载,但根据中外古今自艰难困苦中创业成功的例子去分析,不难想象得之。首先,老卓决不会以“老板”自居,必定自己刻苦而驭下有思,才能受人爱戴,诚信相孚。其次,他必须亲自下手,在技术上作优越的领导。复次,他应该有组织方面的才能,才可以统驭那许多来自各地,语言和生活习惯都不相同的工人。最后,他要用绝大的智慧、勇气和耐性,来制定并执行他的“法律”

    老卓的事业光有了基础还不够,他能够发展,而且是加速发展,其间的关键,在于他始终未受苛政的压迫和战乱的威胁。赢政自称“始皇帝”以后,二十七年出巡陇西。第二年走得更远,东行出潼关,经河南到山东,登泰山,南下到徐州,渡淮水到湖南,然后由武关口关中。二十九年仍是从河南到山东,这一次遇到一件大煞风景的事,在河南阳武的博浪沙地方,遇到张良遣人行刺,一个一百二十斤的大铁椎误中副车,秦始皇为此展开十天的全面搜索行动,游兴也大受影响,匆匆由山西上党回秦。

    以后在三十二年、三十七年还有两次巡行,足迹远至浙江绍兴。最后一次出巡,中途得病,死在河北。遗命传位长子扶苏,而丞相李斯知道政局不稳,秘不发表,七月里的天气,尸体都已发臭。就在这样星夜赶回咸阳的途中,太监赵高发动了一场“夺权”的大阴谋,拥立秦始皇幼子胡亥,是为“秦二世”

    秦始皇五次巡行天下,辟驰道,修长城,在骊山造陵寝,征发苦工,动辄数十万,但蜀中仍未受影响。

    胡亥即位,荒淫益甚,等骊山的皇陵完工,继续调发这批奴工,建造在秦始皇手里就已兴工的阿房宫。横征暴敛,天下不宁,而蜀中依然未受到大影响。胡亥即位的第二年,陈胜、吴广首先揭竿而起,于是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终于演变成楚汉相争的局面。这时黄河、长江两流域及其附近地区,几乎无不受到战火的破坏,只有巴蜀是平静的。由于地形阻隔,交通不便,巴蜀才真是避秦之地,而临邛也才是真正的世外桃源。

    楚汉相争的局面,前后共五年,垓下一战,楚歌四面,项羽乌江自刎,始告结束。当时中原的情况是:既有的生产制度遭受到彻底的破坏,士农工商,都失所业。

    一石米卖到五千钱,饿极了吃人,死的人在总人口一半以上。民间穷,公家更穷,天子的马车无法找到四匹纯白的马来拉,只好用杂色的马凑数。朝中的将相,则连马车都坐不起,只好坐牛车。

    在这时候,还有一批不道德的商人出现。略为积蓄了一些资本,立刻干起投机倒把的买卖,以致物价大涨,一匹马卖到二千两金子。汉高祖下贱商法令:“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未始不是受了这个刺激而然。

    但是,汉朝的经济复兴,却仍然是商人居其首功。而商人的得以有所贡献,则出于一条开明的法令:“关梁弛山泽之禁”于是“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

    无疑地,这“富商大贾”中,必有老卓,甚至为其中的第一位。更无可疑的是,他从临邛带来了大批铁制的农具,分散到全国各地。如果不是铁器容易腐烂,我相信从吴越到燕赵的土地中,都可以掘出卓家所制的锄头镰刀来。

    如果说,卓家在临邛的事业,自秦始皇二十七、八年到汉高祖五年的这十七、八年间,凭借老卓丰富的经验、卓越的才干,在一个几乎与世隔绝,不受天下大乱的影响的安定环境中,利用天然的丰富资源,奠定了坚厚不拔的基础为第一阶段;则自高祖六年完成一统之业,到文帝初年约二十五年之间,为其大事发展的第二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环境特别有利于支持农业的工商业。大乱以后,民生凋敝至极,上下一心,所共同致力解决的首要问题,即为民食。但政府此时还无力在实质上帮助农民,如贷放种籽、口粮、农具、资本,以及放领公地等等,那都是好久以后的事,当时的政府,只能采取比较惠而不费的德政,主要的有六项:

    第一,奖励孝弟力田。在吕后临朝称制的那八年中,特置孝弟力田官,俸禄特厚,他的任务是“劝今天下,各敦行务本。”

    第二,开放一切资源。只要努力生产,不愁不能生活,同时开放一切关禁,便利物资的流通,以调剂盈虚。

    第三,废弃货币国有政策。人民可以按照政府所颁的规格,自由制造货币,藉以刺激交易,活跃市场。

    第四,奖励生育。女子最好十五岁便出嫁,如果到三十岁还不结婚“罚出五算”一算是一百二十五钱。怀孕的,赐谷二斛,名为“胎谷”婴儿无亲属,或者家贫养不活的,政府另有补助。

    第三,减轻赋税。自古以来,田赋最标准的税率是“什一之税”汉初改为“十五税一”一度废除,旋又恢复,到文帝时更屡有减赋的诏令。

    第六,励行节约。公家的预算,务求其低,以减轻人民的负担。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